成長中的孩子具有反抗行為,這是極為正常的事,也是自然的事,這表示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,而不僅僅只是接受。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 在猶太家庭中,父母很認同孩子的觀點與主張,這一點是其他民族所無法相比的,在猶太人看來,不注重孩子的能力,就是扼殺孩子。
	  
	 
	 
	       從一個專制家庭中長大的孩子,很難說出“不”字,試想一個這樣的家庭,還能讓孩子的性格得到健康的成長嗎?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 專橫的父母是不讓孩子說“不”的,試想這樣的父母,又怎能與孩子成為真誠的、平等的朋友呢?這樣的父母又怎能把孩子放在
	
	最重要的位置上呢?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 在生活中,我們時常聽到一些父母在說:“我的孩子理解能力很強,說了就能夠理解,因此,他幾乎沒有什么反抗。”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 這樣的話在教育學家們看來是危險的。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 以色列學者瑞巴曾經將孩子分成反抗期現象與沒有反抗期現象兩種,就這個問題,瑞巴曾做過近20年的追蹤調查,他專門調查
	
	這些孩子們的成長情形,結果發現,顯示有反抗期現象的孩子們,后來成為具有自主性較強的人格特質者,而未顯示有反抗期現象
	
	的孩子,長大之后多成為缺乏自主性的人。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 孩子沒有表現反抗期現象其實有兩種原因。一是孩子缺乏自己的主張與精神,二是由于父母施加太大的壓力,這樣就使孩子成
	
	為溫順、有固定形式的人格。
	 
	 
	 
	       不少孩子之所以能成為活潑、有反抗精神的人,是因為在某一時期體驗過自己的主張,能夠以自身的實際體驗為基礎,進一步
	
	表現自己的欲望或主張。
?